每次梳头都能抓下一把头发,洗头时水面飘着一层发丝,发缝肉眼可见地变宽,头顶甚至能看到头皮 —— 越来越多人被 “掉发厉害” 的问题困扰,看着日渐稀疏的头发,焦虑感直线上升。其实,掉发并非无迹可寻,它往往是身体状态、生活习惯或环境因素的 “信号”。
一、常见的 “可逆性掉发”:休止期脱发
这是大多数人 “突然掉发增多” 的元凶,多和身体的 “应激反应” 相关。当身体遭遇重大变化时,大量毛囊会提前进入 “休止期”,通常在诱因出现后 1-3 个月集中脱落。
主要诱因:产后激素骤变(俗称 “产后脱发”)、快速减肥或过度节食、长期熬夜、精神压力过大(如失业、家庭变故)、大病初愈或手术后、突然停药等。
典型表现:洗头、梳头时掉发量显著增加,整体发量变薄,但不会出现局部秃斑,头皮无红肿、瘙痒等不适。
关键特点:去除诱因后,3-6 个月可自行恢复,无需过度焦虑。
二、遗传 + 激素主导:雄激素性脱发
这是导致长期脱发、头发稀疏的主要原因,男女表现有所不同,且具有明显遗传倾向。
主要诱因:遗传基因(父母有脱发史)+ 体内雄激素(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 DHT)的刺激,导致毛囊逐渐微小化,头发生长周期缩短。
典型表现:
男性:前额发际线后移(形成 “M 型”),头顶头发逐渐稀疏,严重时仅后脑勺和两侧保留头发;
女性:多表现为发缝逐渐变宽,头顶头发变薄,发尾变细、易断。
关键特点:进展较缓慢,若不及时干预,会持续加重,需尽早调整或治疗。
三、自身免疫 “误伤”:斑秃
这种掉发来得突然,和免疫系统紊乱密切相关,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。
主要诱因:精神压力过大、感冒或感染后、甲状腺功能异常、家族自身免疫病史等,导致免疫系统误将毛囊当成 “异物” 攻击,使毛囊暂时休眠。
典型表现:突然出现 1 个或多个圆形、椭圆形的秃斑,边界清晰,秃斑处头皮光滑,无红肿、瘙痒,部分人可能伴随眉毛、睫毛脱落。
关键特点:轻度斑秃(面积小于 10%)可能自行恢复,若秃斑扩大或增多,需及时就医干预,避免发展为大面积脱发。
四、头皮 “生病” 了:炎症或感染诱发掉发
头皮是头发的 “土壤”,土壤出问题,头发自然长不好,常见于头皮炎症或真菌感染。
主要诱因:脂溢性皮炎(头皮出油多、头屑多、发红)、毛囊炎(头皮长红色小疙瘩,伴随疼痛、化脓)、头癣(真菌感染,多见于儿童)等。
典型表现:掉发与头皮问题同步出现,比如脂溢性皮炎会导致 “头油多 + 掉发”,毛囊炎会在疙瘩周围局部掉发,头癣可能伴随头发断裂、头皮鳞屑增多。
关键特点:先治愈头皮基础问题,毛囊恢复健康后,掉发会随之缓解。
五、身体 “内部失调”:内分泌或代谢问题
内分泌紊乱、代谢异常会间接影响毛囊的生长状态,掉发常作为 “伴随症状” 出现。
主要诱因:甲状腺功能异常(甲亢或甲减)、多囊卵巢综合征(女性,伴随月经不调、多毛、长痘)、糖尿病(血糖控制不佳,影响毛囊供血)、长期服用激素药物等。
典型表现:除了掉发,还会伴随全身症状,比如甲减会有怕冷、乏力、头发干枯;多囊会有月经推迟、体重增加;糖尿病可能出现口渴、多尿等。
关键特点:调理好基础疾病,激素或血糖稳定后,掉发问题会逐步改善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