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次洗头、梳头时,看到水池里、梳子上缠绕的头发,不少人都会陷入 “脱发焦虑”—— 明明没做什么特殊的事,头发却越掉越多,发缝逐渐变宽,甚至头顶开始变稀疏。其实,偶尔少量掉发是正常生理现象,但如果每天掉发超过 100 根、持续超过 2 周,或出现明显脱发区域,往往是身体发出的 “信号”,背后藏着生理、生活习惯或健康状态等多重原因。
一、生理与激素因素:掉发的 “内在根基”
正常生理代谢
人体头发有固定的生长周期,分为生长期(约 2-6 年)、退行期(2-3 周)和休止期(2-3 个月),处于休止期的头发会自然脱落,再被新的头发替代。正常情况下,每天脱落 50-100 根头发属于正常范围,若未超过这个数量,且头发整体浓密程度未变,无需过度担心。
激素波动与遗传影响
这是导致 “病理性脱发” 的核心原因之一。对女性而言,生理期、孕期、产后或更年期,体内雌激素水平会剧烈变化:孕期雌激素升高延长头发生长期,产后雌激素骤降会导致大量休止期头发同步脱落(即 “产后脱发”),通常产后 3-6 个月会逐渐恢复;更年期雌激素减少,也可能让脱发加重。
对男性(及部分女性)来说,“雄激素性脱发” 是最常见类型,受遗传影响,体内的 “双氢睾酮(DHT)” 会缩短头发生长期、缩小毛囊,导致头发变细、变软,逐渐脱落,男性多表现为发际线后移、头顶稀疏,女性则以发缝变宽为主。
二、生活习惯:加速掉发的 “隐形推手”
熬夜与精神压力
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,影响内分泌和新陈代谢,导致毛囊营养供应不足,迫使头发提前进入休止期,进而脱落;而长期精神紧张、焦虑、压力大,会刺激体内分泌 “皮质醇”,过高的皮质醇水平会抑制毛囊生长,引发 “休止期脱发”,表现为头发均匀变稀,洗头时掉发量明显增多。
饮食失衡与营养缺乏
头发的主要成分是 “角蛋白”,若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(如节食、素食者未合理搭配),会导致毛囊无法合成足够的角蛋白,头发会变脆、易断、脱落;此外,缺乏铁(缺铁会导致贫血,影响毛囊供氧)、维生素 B 族(参与头发代谢)、锌(维持毛囊健康)等营养素,也会诱发脱发 —— 比如缺铁性贫血的女性,常伴随头发干枯、脱落的症状。
不良行为习惯
频繁烫染头发(每年超过 2 次),染发剂、烫发剂中的化学物质会损伤毛鳞片和毛囊,导致头发断裂、脱落;长期扎过紧的发型(如高马尾、脏辫),会对头皮和毛囊造成持续牵拉,引发 “牵引性脱发”,常见于额头、鬓角处头发稀疏;吸烟会影响头皮血液循环,减少毛囊供血,酗酒则会干扰营养吸收,两者都会间接加重脱发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