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疹的发生与 “先天体质” 密切相关,属于 “过敏性疾病” 的一种,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免疫紊乱特征:
遗传易感性:若父母一方或双方有湿疹、哮喘、过敏性鼻炎等 “特应性疾病”,孩子患湿疹的概率会显著升高(遗传概率约 30%-50%)。这类人群天生皮肤屏障功能较弱(皮肤角质层薄、锁水能力差),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过敏原入侵。
免疫失衡:湿疹患者的免疫系统存在 “过度敏感” 问题 —— 体内 “Th2 型免疫反应” 异常活跃(正常免疫会识别并清除有害物质,而湿疹患者的免疫会对轻微刺激过度反应),导致皮肤出现炎症(表现为红肿、瘙痒),同时会产生过多 “IgE 抗体”(过敏相关抗体),对多种常见物质(如尘螨、牛奶)产生过敏反应。
直接诱因:外界过敏原刺激(“接触 / 摄入后诱发发作”)
过敏原是诱发或加重湿疹的常见直接因素,可通过 “皮肤接触”“吸入”“食物摄入” 三种途径引发反应,常见类型包括:
1. 接触性过敏原(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发作)
化学物质:洗涤剂(肥皂、洗衣液、洗洁精)、化妆品(面霜、口红、眼影)、护肤品中的防腐剂(如甲醛释放体)、香料(如人工香精)、染发剂(对苯二胺)、金属(如镍,常见于项链、皮带扣、手表)。
植物 / 动物:接触花粉(如油菜花、桃花)、植物汁液(如荨麻、漆树)、动物毛发(猫毛、狗毛)、皮屑、昆虫叮咬(如螨虫、跳蚤)。
物理材质:化纤衣物(涤纶、腈纶)、羊毛织物(粗糙材质摩擦皮肤)、湿巾(含酒精或香精)。
2. 吸入性过敏原(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诱发)
尘螨(床垫、枕头、沙发中最常见,其排泄物是强过敏原)、霉菌孢子(潮湿环境中滋生,如浴室、地下室)、花粉(春季树花粉、秋季草花粉)、宠物皮屑(猫、狗、兔子等)。
这类过敏原常导致 “全身泛发性湿疹”,尤其在换季、潮湿季节或接触宠物后发作。
3. 食物性过敏原(通过饮食摄入引发,儿童更常见)
高频过敏原:牛奶、鸡蛋(尤其是蛋清)、海鲜(虾、蟹、贝类)、坚果(花生、核桃、杏仁)、芒果、菠萝、番茄、小麦(部分人对麸质敏感)。
特点:食物过敏引发的湿疹常伴随消化道症状(如腹泻、呕吐),且多在进食后数小时至 1-2 天内发作,儿童因肠道屏障功能未完善,对食物过敏的概率远高于成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