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发脱落(脱发)是常见问题,成因复杂,可分为生理性脱发(正常现象)和病理性脱发(需干预),具体原因可从多个维度拆解,以下是详细分类及说明:
一、先明确:正常脱发 vs 异常脱发<<<在线咨询
首先需区分 “正常掉发” 和 “脱发加重”—— 健康人每天会自然脱落 50-100 根 头发,这是毛囊进入 “休止期” 的正常代谢过程(旧发脱落,新发随后长出),脱落数量稳定、头发整体密度无明显变化,属于生理性脱发。
若每天掉发超 100 根、持续 2-3 个月,或出现 “局部秃斑”“头发明显变稀疏”“发际线后移” 等,则属于病理性脱发,需排查以下原因。
二、导致脱发的核心原因(按常见度排序)
1. 激素变化(常见:雄激素性脱发)
这是成年人脱发的首要原因,男女均可发生,与遗传和雄激素(尤其是 “双氢睾酮 (DHT)”)相关:
机制:DHT 会缩短毛囊 “生长期”、延长 “休止期”,使毛囊逐渐萎缩(从 “粗黑长发” 变成 “细软毳毛”)
表现:
男性:多从 “前额发际线后移”(M 型)或 “头顶稀疏”(O 型)开始,逐渐扩大;
女性:多为 “头顶头发弥漫性变稀”,发缝变宽,前额发际线通常不后移;
特点:进展缓慢,有明显家族遗传倾向(父母一方或双方有类似脱发)。
2. 精神压力与情绪问题(应激性脱发)
长期焦虑、抑郁,或突然遭遇重大精神打击(如亲人离世、失业、车祸),会通过两种方式导致脱发:
休止期脱发:压力会促使大量毛囊提前进入 “休止期”,2-3 个月后出现 “批量掉发”(梳头、洗头时明显增多,头发整体变稀,但无明显秃斑);
斑秃:属于 “自身免疫性脱发”,压力会紊乱免疫系统,导致免疫细胞错误攻击毛囊,表现为 “圆形 / 椭圆形秃斑”(头皮光滑,无炎症、无瘙痒),严重时可累及全头(全秃)或全身毛发(普秃)。
3. 营养失衡(毛囊 “缺乏原料”)
头发的主要成分是 “角蛋白”,若长期缺乏关键营养素,会导致毛囊营养不足、生发能力下降:
必缺营养素及影响:
蛋白质:长期节食、素食(尤其是蛋白质摄入不足)会导致 “头发细软、易断、脱落”(毛囊无法合成角蛋白);
铁元素:缺铁会引发 “缺铁性贫血”,导致毛囊供血供氧不足,表现为 “头顶弥漫性脱发”,常伴随面色苍白、头晕;
维生素 B 族(尤其是 B7 生物素、B12):缺乏会影响毛囊代谢,导致头发干枯、脱落;
锌 / 硒:缺乏会干扰毛囊正常生长周期,增加脱发风险;
常见人群:节食减肥者、长期挑食者、产后女性(孕期储存的营养供胎儿,产后易缺乏)、慢性胃病患者(吸收不良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