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都发作荨麻疹,在医学上被称为 “慢性自发性荨麻疹”(定义为荨麻疹反复发作超过 6 周,且每周发作至少 2 次,无明确物理诱因)
免疫系统异常(慢性荨麻疹的根本机制)
慢性荨麻疹的本质是 “免疫系统失衡”—— 身体的免疫细胞(如肥大细胞、嗜碱性粒细胞)持续过度激活,释放大量组胺等炎症介质,导致皮肤反复出现风团和瘙痒,常见免疫异常类型包括:
自身免疫性荨麻疹:约 40%-50% 的慢性荨麻疹与 “自身免疫” 相关 —— 身体产生 “抗自身 IgE 抗体” 或 “抗肥大细胞抗体”,这些抗体错误攻击自身皮肤的免疫细胞,导致其持续释放组胺,引发每天发作。这类患者常伴随其他自身免疫病(如甲状腺功能异常、类风湿关节炎),或血液中 “自身抗体” 检测呈阳性。
免疫耐受紊乱:长期压力、熬夜、感染等因素,会破坏免疫系统的 “耐受功能”(原本对无害物质不反应,变为过度反应),即使没有明确过敏原,免疫细胞也会频繁激活,导致荨麻疹每天发作。
潜在疾病或慢性刺激(持续 “喂养” 免疫异常)
很多慢性荨麻疹患者每天发作,是因为存在 “未被发现的潜在疾病” 或 “长期接触的慢性刺激”,这些因素持续刺激免疫系统,导致炎症无法缓解:
1. 潜在感染(最常见的 “隐形诱因”)
病毒感染:慢性乙肝、丙肝、EB 病毒感染(常无症状,但病毒持续存在于体内,刺激免疫系统)。
细菌感染:幽门螺杆菌感染(约 30% 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伴随幽门螺杆菌阳性,细菌毒素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,诱发免疫反应)、慢性扁桃体炎、龋齿(口腔内细菌长期定植,释放炎症因子)。
寄生虫感染:蛔虫、钩虫感染(尤其卫生习惯不佳或曾接触污染环境者,寄生虫代谢产物刺激免疫细胞)。
2. 内分泌或代谢异常
甲状腺功能异常:甲亢或甲减(甲状腺激素失衡会影响免疫细胞活性,约 15%-20% 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有甲状腺问题,即使甲状腺功能指标 “临界正常”,也可能存在 “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”)。
糖尿病:血糖长期控制不佳,会导致皮肤微循环障碍、免疫细胞功能紊乱,增加荨麻疹发作频率。
月经或妊娠:女性患者可能因生理期激素波动(雌激素下降、雄激素相对升高)、妊娠期免疫状态改变,出现每天发作(多在孕早期或孕晚期加重)。
3. 慢性接触性刺激(易被忽视的 “日常诱因”)
隐形过敏原:长期接触低浓度、易被忽视的过敏原,如:
食物添加剂(零食中的防腐剂、饮料中的色素,单次接触量少,但每天摄入会累积刺激)。
环境污染物(长期暴露于尘螨、霉菌孢子、花粉(如室内盆栽、长期未清洁的空调滤网)、宠物皮屑(即使不直接接触,皮屑也可能漂浮在空气中)。
化学物质(护肤品 / 洗涤剂中的香精、防腐剂(如甲基异噻唑啉酮 MIT),每天使用会持续刺激皮肤免疫细胞)。
物理刺激叠加:虽无明确 “物理性荨麻疹”(如压力、冷热诱发),但长期久坐(压力刺激皮肤)、频繁洗澡(热水破坏皮肤屏障,让免疫细胞更易受刺激)、穿化纤衣物(摩擦刺激),会加重每天发作的症状。
4. 精神心理因素(“情绪 - 免疫” 的恶性循环)
长期焦虑、抑郁、压力大(如工作压力、睡眠不足),会导致体内 “应激激素”(皮质醇)水平异常 —— 短期压力会暂时抑制免疫,但长期压力会使皮质醇分泌紊乱,反而激活免疫细胞,释放更多组胺。同时,荨麻疹每天发作的 “瘙痒” 会进一步影响睡眠和情绪,形成 “情绪差→荨麻疹加重→更焦虑” 的恶性循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