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原因:皮肤癣菌感染
致病菌主要为红色毛癣菌、须癣毛癣菌等常见皮肤癣菌。
感染途径包括直接接触(如接触患病者皮肤、共用毛巾 / 衣物)、间接接触(如使用被污染的马桶圈、浴巾),或自身接种(从手癣、足癣扩散而来)。
二、诱发因素:促进感染的关键条件
1. 局部环境适宜真菌繁殖
腹股沟、会阴等部位皮肤褶皱多,通风差,出汗后易潮湿闷热,为真菌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,尤其夏季或运动后更明显。
长期穿紧身、不透气的内裤(如化纤材质),会加重局部潮湿,减少汗液蒸发,加速真菌滋生。
2. 个人免疫力下降
长期熬夜、过度劳累、精神压力大等,会导致身体免疫力降低,皮肤的防御能力减弱,更容易被真菌侵袭。
患有糖尿病、慢性肾病等慢性疾病,或长期使用激素、免疫抑制剂的人群,免疫力相对较低,感染风险更高。
3. 皮肤屏障受损
局部皮肤因摩擦、搔抓、外伤等出现微小破损,真菌可通过破损处侵入皮肤深层,引发感染。
过度清洁(如频繁用刺激性强的洗液清洗)或清洁不足(汗液、分泌物残留),会破坏皮肤的天然皮脂膜,削弱屏障功能。
4. 其他诱发情况
与患病者共用个人物品(如内裤、毛巾、澡盆),或接触被污染的公共设施(如公共浴室地面、游泳池座椅),增加交叉感染风险。
自身患有其他部位的癣病(如手癣、足癣),真菌可能通过手部接触等方式扩散到会阴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