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菌感染是由真菌(如皮肤癣菌、酵母菌、霉菌等)侵入人体皮肤、黏膜或深部组织,在适宜的环境中繁殖生长,破坏机体组织而引发的疾病。
一、核心原因 1:真菌接触 —— 感染的 “源头”
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(土壤、植物、动物)和人体表面(皮肤、头皮、指 / 趾甲),只有当真菌通过 “直接或间接接触” 突破人体屏障,才可能引发感染:
1. 直接接触感染(最常见)
接触患病个体 / 动物:
人传人:与患有皮肤真菌感染的人直接接触(如握手、拥抱、共用毛巾时,接触到对方皮肤上的真菌菌丝或孢子),可能感染手癣、体癣。
动物传人:接触患病宠物(如猫、狗的 “猫癣”“狗癣”)、农场动物(如牛、羊的真菌感染),真菌通过毛发、皮屑传播到人体,常见于面部、手臂等接触部位。
自身扩散感染:
人体某部位已感染真菌(如足癣 / 脚气),用手抓挠后,真菌会附着在手上,再接触身体其他部位(如腹股沟、头皮),引发股癣、头癣。
指 / 趾甲感染(灰指甲)若未治疗,真菌可能扩散到甲周皮肤,引发甲沟炎。
2. 间接接触感染(通过污染物品传播)
真菌孢子可附着在物品表面存活数天至数月,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后可能感染:
个人用品:共用拖鞋、袜子、洗脚盆(足癣传播),共用梳子、帽子、毛巾(头癣传播),共用指甲刀、手套(灰指甲、手癣传播)。
公共环境:在公共浴室、游泳池、健身房赤脚行走,地面潮湿且残留大量真菌孢子,易感染足癣。穿公共拖鞋、使用公共储物柜,也可能接触真菌。
其他物品:接触被真菌污染的衣物(如未清洗的袜子、内衣)、床单、沙发套,或职业相关物品(如运动员的运动鞋、园艺工作者的手套)。
二、核心原因 2:机体抵抗力下降 —— 真菌 “趁虚而入”
正常情况下,人体皮肤黏膜屏障(角质层、皮脂膜)和免疫系统(如白细胞、抗体)能抵御真菌入侵,当抵抗力下降时,防御能力减弱,真菌易繁殖引发感染:
1. 皮肤黏膜屏障受损(直接 “开门” 让真菌侵入)
物理损伤:皮肤划伤、擦伤、烧伤,或指 / 趾甲因挤压、碰撞出现裂纹,屏障完整性被破坏,真菌可直接侵入深层组织。
化学刺激:频繁使用强碱性肥皂、消毒剂、去角质产品,或长期涂激素类药膏,会破坏皮肤皮脂膜和角质层,降低屏障功能。
黏膜异常:口腔、阴道黏膜因干燥、炎症(如阴道炎)出现破损,易感染酵母菌(如白色念珠菌,引发鹅口疮、念珠菌性阴道炎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