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五月份出现轻微掉头发,多数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生理性现象,与季节交替导致的毛囊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;但如果掉发量远超正常范围、伴随明显头皮不适或头发形态改变,则可能是病理性问题,需警惕。
一、先明确:正常掉发量是多少?
无论季节如何,健康成年人每天都会有头发自然脱落,这是毛囊 “生长周期”(生长期→退行期→休止期)的正常表现 —— 处于 “休止期” 的头发会自然脱落,同时有新的头发进入 “生长期”,维持头发总量平衡。
判断标准:每天掉发量在 50-100 根 以内,且头发总量没有明显减少(如发缝不变宽、头顶不稀疏),均属于正常范围。
二、四五月份轻微掉发:为什么正常?(季节相关的生理性原因)
四五月份的掉发增多,核心与 “季节交替时毛囊生长周期的适应性调整” 有关,具体有 3 个关键因素:
冬季毛囊 “储备” 的休止期头发集中脱落
冬季气候寒冷、光照时间短,人体新陈代谢相对减缓,部分毛囊会提前进入 “休止期”(相当于 “休眠” 状态),这些头发不会立即脱落,而是 “储备” 在头皮上;到了四五月份,气温回升、光照增加,新陈代谢加快,毛囊重新进入 “生长期”,之前储备的休止期头发会集中脱落,为新头发 “腾位置”,形成短暂的 “掉发增多”,但总量仍在正常范围。
春季头皮环境的轻微变化
四五月份空气湿度上升(尤其南方梅雨季节),或花粉、柳絮等致敏原增多,可能导致部分人头皮轻微干燥、瘙痒或敏感,偶尔抓挠会让本就处于休止期的头发更容易脱落;但这种掉发通常不伴随头皮红肿、头屑暴增等问题,调整清洁方式(如用温和洗发水、避免频繁烫染)后可缓解。
生活习惯的季节性调整
春季气温转暖,部分人作息从 “冬季早睡” 转为 “熬夜增多”,或饮食上辛辣、油腻食物摄入增加,可能导致短期内分泌轻微波动,间接影响毛囊稳定性;但只要调整后恢复规律,掉发会随之减少,不属于病理性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