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常情况下,人每天会脱落 50-100 根头发,属于 “生理性脱发”。若脱发量明显增多(如梳头时掉一把、发际线后移、头皮出现明显稀疏区),或伴随头皮瘙痒、红肿等症状,则可能是 “病理性脱发”。<<<在线咨询
一、遗传与激素:常见的 “先天性诱因”
这是成年人(尤其男性)脱发的首要原因,医学上称为 “雄激素性脱发”(也叫脂溢性脱发),占所有脱发类型的 60%-70%,特点是 “渐进性、家族聚集性”:
遗传主导:若父母、祖父母有脱发史(如父亲秃顶、母亲头发稀疏),子女出现脱发的概率会显著升高 —— 遗传会导致毛囊对 “双氢睾酮(DHT)”(雄激素代谢产物)敏感,DHT 会逐渐缩短毛囊的 “生长期”,让头发变细、变软,最终毛囊萎缩,无法再长出健康头发(表现为发际线后移、头顶稀疏,男性多呈 “M 型” 或 “O 型”,女性多为头顶头发变薄)。
激素波动:除了遗传,激素水平变化也会诱发或加重这类脱发,比如女性产后(雌激素骤降)、更年期(雌激素分泌减少,雄激素相对占优),或长期服用含雄激素的药物,都可能导致毛囊对 DHT 的敏感性增加,引发脱发。
二、营养缺乏:头发 “没原料”,自然易脱落
头发的生长需要充足的 “营养供给”,若长期饮食不均衡,缺乏关键营养素,会直接导致头发生长受阻,出现 “营养不良性脱发”:
蛋白质不足:头发的主要成分是 “角蛋白”,若长期节食、素食(尤其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)、消化吸收不良,会导致身体缺乏合成角蛋白的原料,头发会变脆、易断,脱落量明显增多(比如洗头时头发一扯就断)。
关键维生素 / 矿物质缺乏:
维生素 B 族(尤其是 B7 生物素、B12):参与头发代谢,缺乏会导致头发干枯、脱落,甚至出现 “休止期脱发”(大量头发同步进入脱落期)。
铁元素:缺铁会导致 “缺铁性贫血”,血液无法为毛囊输送足够氧气和营养,毛囊会进入 “休眠状态”,表现为头发稀疏、脱落(女性因生理期失血,缺铁性脱发更常见)。
锌元素:参与毛囊修复和毛发生长,缺锌会导致头发变细、脱落,还可能伴随头皮出油增多。
过度节食 / 减肥:短期内快速减重(如 1 个月瘦 10 斤以上),会导致身体进入 “应激状态”,不仅会减少头发营养供给,还会打乱毛囊生长周期,引发 “休止期脱发”(通常在节食后 2-3 个月出现,表现为梳头时头发大量脱落)。
三、精神压力与作息:“后天应激” 引发的脱发
长期精神紧张、作息紊乱,会通过 “神经 - 内分泌” 系统影响毛囊健康,是现代年轻人脱发的常见诱因:
长期压力 / 焦虑:长期处于高压状态(如工作熬夜、学业紧张、情绪崩溃),会导致 “压力激素(皮质醇)” 持续升高 —— 皮质醇会抑制毛囊的 “生长期”,让大量头发提前进入 “休止期”,2-3 个月后出现 “休止期脱发”(表现为头发均匀稀疏,无明显局部 bald 区)。同时,压力还可能诱发 “斑秃”(免疫系统异常攻击毛囊,导致头皮出现圆形 / 椭圆形秃斑,俗称 “鬼剃头”)。
熬夜 / 作息颠倒:夜间是毛囊修复和头发生长的关键时段(22:00-2:00 是毛囊代谢高峰),长期熬夜会打乱毛囊生长周期,导致头发 “生长期缩短、休止期延长”。同时,熬夜会影响营养吸收(如维生素 B 族、铁的吸收),进一步加重脱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