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疹(医学上称 “特应性皮炎” 或 “接触性皮炎”)是一种以皮肤干燥、红斑、丘疹、瘙痒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。
一、内在核心因素:决定你是否 “容易得湿疹”
湿疹的发生首先与 “个体自身条件” 相关,这些因素决定了皮肤的 “抵抗力” 和免疫系统的 “敏感度”,是湿疹发病的基础:
1. 遗传因素:湿疹有明显 “家族聚集倾向”
皮肤屏障基因异常:若家族中有人患湿疹、哮喘、过敏性鼻炎(统称 “特应性疾病”),后代携带 “皮肤屏障缺陷基因”(如丝聚蛋白基因 FLG 突变)的概率更高 —— 丝聚蛋白是皮肤角质层的关键蛋白,能锁住水分、抵御外界刺激,基因突变会导致皮肤屏障天生脆弱,水分易流失,过敏原 / 刺激物更易渗透,直接增加湿疹风险。
免疫敏感遗传:遗传还会导致免疫系统 “过度活跃”,对正常人耐受的物质(如尘螨、牛奶蛋白)产生异常免疫反应,释放炎症因子,引发皮肤红肿、瘙痒,这也是湿疹患者常合并哮喘、鼻炎的原因(“特应性三联征”)。
2.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:湿疹的 “直接导火索”
无论是否遗传,皮肤屏障受损都是湿疹发作的 “必要条件”—— 健康皮肤的 “角质层 + 皮脂膜” 能像 “保护壳” 一样锁住水分、隔绝刺激,而屏障受损后:
水分流失加快:皮肤变得干燥、粗糙,甚至脱屑,进一步削弱屏障功能(“干燥→屏障更差→更干燥” 的恶性循环)。
外界刺激易入侵:过敏原(如花粉、尘螨)、刺激物(如洗涤剂、酒精)能轻易穿透皮肤,激活免疫系统,引发炎症和瘙痒。
常见屏障受损原因:天生屏障弱(遗传)、过度清洁(频繁用热水 / 皂基洁面)、频繁去角质、长期用激素类药膏(不当使用)。
3. 免疫系统异常:对 “无害物质” 过度反应
湿疹患者的免疫系统存在 “失衡”—— 辅助性 T 细胞(Th2 细胞)过度激活,会将正常的外界物质(如食物蛋白、尘螨)误判为 “有害物质”,释放大量炎症因子(如组胺、白介素),导致:
皮肤血管扩张:出现红斑、肿胀。
皮肤细胞异常增殖:形成丘疹、水疱。
神经末梢敏感:引发剧烈瘙痒(湿疹核心的不适症状),抓挠后又会进一步破坏屏障,加重炎症(“痒→抓→炎症加重→更痒” 的恶性循环)。
二、外在诱发因素:触发湿疹发作或加重的 “催化剂”
内在因素决定了 “易感性”,而外在因素则是 “点燃湿疹的火柴”—— 即使天生屏障弱、免疫敏感,若没有外界刺激,湿疹也可能不发作。反之,外界刺激会直接诱发或加重已有湿疹,常见诱因可分为 5 类:
1. 接触性刺激物:直接损伤皮肤屏障
这类物质无需 “过敏”,直接接触就会刺激皮肤,尤其对屏障受损者更敏感:
日常化学品:洗涤剂(洗衣粉、洗洁精)、消毒剂(84 消毒液、酒精)、护肤品 / 化妆品(含香精、防腐剂、酒精的产品)、染发剂(对苯二胺)、金属饰品(镍合金,如项链、耳钉)。
物理刺激:热水(>40℃,破坏皮脂膜)、冷风(加速水分流失)、摩擦(紧身衣物、粗糙面料如羊毛)、汗液(汗液中的盐分、尿素刺激干燥皮肤)。
2. 吸入性 / 接触性过敏原:引发免疫过敏反应
这类物质需先让身体 “致敏”(首次接触无反应,再次接触引发过敏),常见包括:
尘螨:床垫、沙发、地毯中最多,其排泄物和尸体是强过敏原,尤其潮湿环境易滋生。
花粉:春季梧桐、桦树,秋季豚草、蒿子花粉,接触或吸入后引发湿疹加重。
宠物毛屑:猫、狗的毛发、皮屑中含过敏原,尤其短毛宠物更易传播。
霉菌孢子:潮湿角落(浴室、衣柜)、空调滤网中的霉菌,吸入或接触后诱发炎症。
3. 食入性过敏原:通过消化道引发全身或局部湿疹
食物过敏与湿疹的关联在婴幼儿中更明显(约 30% 婴幼儿湿疹与食物过敏相关),成人相对较少,常见致敏食物:
高蛋白食物:牛奶、鸡蛋(蛋清为主)、海鲜(虾、蟹、贝类)、坚果(花生、核桃)、大豆。
刺激性食物:辛辣食物(辣椒、花椒)、酒精、咖啡,虽不直接引发过敏,但会加重皮肤炎症和瘙痒。
4. 环境与气候因素:影响皮肤水分和屏障状态
干燥: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(<40%),皮肤水分流失快,屏障更脆弱,湿疹易发作或加重(“冬季湿疹” 常见)。
潮湿:夏季高温潮湿,汗液不易蒸发,刺激皮肤,同时易滋生霉菌、尘螨,诱发湿疹。
温度骤变:从寒冷室外进入温暖室内,或频繁进出空调房,皮肤血管反复收缩扩张,易引发炎症。
5. 精神与生理因素:通过 “神经 - 免疫轴” 加重湿疹
精神压力:长期焦虑、抑郁、熬夜、工作压力大,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抑制免疫功能,同时促进炎症因子释放,导致湿疹加重或复发。
生理状态变化:婴幼儿(皮肤屏障未发育完全)、老年人(皮肤萎缩、屏障功能退化)易患湿疹。女性妊娠期、哺乳期激素变化,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湿疹。
感染:皮肤屏障受损后,易被细菌(如金黄色葡萄球菌)、真菌(如马拉色菌)感染,进一步加重炎症(如湿疹部位出现脓疱、渗液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