荨麻疹(俗称 “风团”“风疹块”)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,核心是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、通透性增加,导致局部水肿反应,常伴随瘙痒。其发病原因复杂,约 70%-80% 的慢性荨麻疹(病程超过 6 周)患者难以明确具体诱因,但从临床角度可分为外源性诱因和内源性因素两大类:<<<在线咨询
一、外源性诱因:外部物质 / 环境直接或间接刺激引发
外源性因素是急性荨麻疹(病程<6 周)常见的原因,多与 “接触 / 摄入特定物质” 相关,诱因明确且易排查。
1. 食物及食物添加剂
这是典型的诱因之一,尤其是急性荨麻疹患者。
常见致敏食物:
动物蛋白类:海鲜(虾、蟹、贝类、鱼,尤其是不新鲜的鱼)、牛奶、鸡蛋、牛羊肉、禽肉(如鸡肉、鸭肉)。
植物类:芒果、菠萝、草莓、猕猴桃、番茄、坚果(花生、核桃、杏仁)、芒果皮 / 汁液(直接接触皮肤易诱发)、芹菜、香菜、大蒜(部分人不耐受)。
发酵 / 加工食品:臭豆腐、腐乳、酱油(含添加剂)、腌制食品(含亚硫酸盐)。
食物添加剂:人工色素(如柠檬黄、日落黄)、防腐剂(如苯甲酸钠、山梨酸钾)、甜味剂(如阿斯巴甜)、增味剂(如谷氨酸钠)等,常见于零食、饮料、加工肉类中。
2. 吸入物及接触物
通过呼吸道吸入或皮肤直接接触的物质,可刺激黏膜或皮肤引发过敏反应。
吸入物:
花粉(春季杨树 / 桦树花粉、夏季豚草 / 蒿属花粉、秋季菊花花粉)。
尘螨(床垫、沙发、地毯中的屋尘螨、粉尘螨)、霉菌孢子(潮湿环境如浴室、地下室滋生)。
动物皮屑(猫毛、狗毛、兔毛、鸟羽)、昆虫排泄物(如蟑螂粪便)。
化学气体(甲醛、油漆、香水、香烟烟雾、汽车尾气)。
接触物:
金属(镍,常见于项链、耳环、皮带扣。铬,见于皮革制品)。
化妆品 / 护肤品(防腐剂、香精、酒精、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)。
植物汁液(荨麻、漆树、橡树、毒藤,接触后直接引发 “接触性荨麻疹”)。
昆虫叮咬(蚊子、跳蚤、螨虫、蜜蜂、黄蜂叮咬,唾液或毒液引发过敏)。
4. 物理因素
物理刺激直接作用于皮肤,引发 “物理性荨麻疹”,这类荨麻疹的特点是诱因与刺激直接相关(如遇冷、受压后立即出现风团)。
冷刺激:接触冷水、冷空气、冷食物(如冰饮、冰水果),引发 “寒冷性荨麻疹”,常见于面部、手部。
热刺激:接触热水、热空气、热食物,引发 “热性荨麻疹”,多发生在接触部位。
压力:皮肤长期受压(如腰带勒紧处、久坐臀部、鞋子挤压足部),数小时后出现风团,称为 “压力性荨麻疹”。
摩擦 / 搔抓:搔抓皮肤后,沿抓痕出现条状风团(“人工荨麻疹 / 皮肤划痕症”),是最常见的物理性荨麻疹。
日光:暴露于紫外线(尤其是 UVA、UVB)后,皮肤出现风团,称为 “日光性荨麻疹”,多见于面部、颈部、手臂等暴露部位。
振动:接触振动源(如按摩器、拖拉机、摩托车)后,局部出现风团,称为 “振动性荨麻疹”(较少见)。
二、内源性因素:身体内部状态异常诱发
内源性因素多与 “身体基础状况” 相关,是慢性荨麻疹的主要诱因,也可能加重急性荨麻疹,这类诱因往往难以通过 “避免接触” 缓解,需针对性调理或治疗。
1. 感染因素
感染会激活免疫系统,间接诱发或加重荨麻疹(尤其是慢性、反复发作者),常见感染类型包括:
病毒感染:感冒病毒(如鼻病毒、流感病毒)、EB 病毒、水痘 - 带状疱疹病毒、肝炎病毒(乙肝、丙肝)。
细菌感染:扁桃体炎(链球菌感染)、牙周炎(厌氧菌感染)、幽门螺杆菌感染(胃炎 / 胃溃疡患者常见,部分慢性荨麻疹与幽门螺杆菌相关,根除后荨麻疹可缓解)、皮肤表面细菌感染(如毛囊炎)。
寄生虫感染:蛔虫、钩虫、鞭虫(多见于卫生条件较差地区,或长期食用生食者)、疥螨感染(伴随剧烈瘙痒,夜间加重)。
2. 内分泌与代谢异常
身体激素水平或代谢状态紊乱,会影响免疫系统稳定性,增加荨麻疹发病风险:
激素变化:女性月经期(雌激素波动)、妊娠期、哺乳期、更年期。甲状腺功能异常(甲亢或甲减,尤其是 “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”,如桥本甲状腺炎,常与慢性荨麻疹合并存在)。
代谢异常:糖尿病(血糖控制不佳时,易引发皮肤炎症)、肥胖(脂肪细胞分泌炎症因子,加重免疫紊乱)、维生素 D 缺乏。
3. 精神心理因素
情绪波动会通过 “神经 - 内分泌 - 免疫轴” 影响皮肤状态,是慢性荨麻疹的重要诱因:
长期压力:工作 / 生活压力大、焦虑、抑郁,会导致体内分泌 “皮质醇”(应激激素),长期过高会抑制免疫功能,反而诱发过敏反应。
情绪剧烈波动:突然紧张、愤怒、兴奋,可能直接引发皮肤血管扩张,导致风团突发(尤其在本身易过敏人群中)。
睡眠障碍:长期失眠会破坏免疫系统修复,加重慢性荨麻疹的反复。
4. 自身免疫性疾病
荨麻疹本身可能是 “自身免疫紊乱” 的表现之一,部分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病:
常见合并疾病:系统性红斑狼疮(SLE)、类风湿关节炎、干燥综合征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。
机制: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自身组织,包括皮肤中的毛囊、血管,导致荨麻疹反复,且常规抗过敏治疗效果不佳。
5. 遗传因素
荨麻疹有一定遗传倾向,若家族中有 “过敏性疾病史”(如荨麻疹、哮喘、过敏性鼻炎、湿疹),个体发病风险会显著升高:
遗传特点:多为 “多基因遗传”(非单基因决定),表现为 “过敏体质”—— 体内 “IgE 抗体” 水平较高,对多种过敏原敏感,易反复出现荨麻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