疥疮是由疥螨(又称疥虫) 寄生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,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,其发病机制和传播特点如下:
一、病原体:疥螨的特性
疥螨是一种体型微小(约 0.3-0.5 毫米)的寄生虫,肉眼难以察觉,分为人疥螨和动物疥螨,其中引起人类疥疮的主要是人疥螨。
疥螨通过挖掘皮肤表面的角质层,形成蜿蜒的 “隧道”,并在其中产卵、排泄代谢物。
雌螨寿命约 4-6 周,一生可产卵 20-50 枚,虫卵孵化出的幼螨会继续在皮肤表面活动、寄生,导致感染扩散。
二、感染途径:密切接触是关键
疥疮具有很强的传染性,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传播:
直接接触传播
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(如握手、拥抱、同床共睡等)是主要的传播途径,疥螨可通过接触快速转移到新宿主身上。
尤其在家庭、宿舍、养老院、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,容易因密切接触导致聚集性感染。
间接接触传播
接触被疥螨污染的物品(如患者的衣物、被褥、毛巾、床单等),也可能被感染,但概率低于直接接触。
疥螨离开人体后可存活 2-3 天,因此污染物需彻底消毒才能避免传播。
三、发病机制:疥螨及其代谢物引发的过敏反应
疥疮的症状(瘙痒、皮疹)并非单纯由疥螨机械刺激引起,更主要是人体对疥螨的虫卵、粪便及分泌物产生的过敏反应:
疥螨在皮肤内活动、产卵时,其代谢产物会刺激皮肤免疫系统,引发炎症反应。
过敏反应通常在感染后 2-4 周(初次感染)或 1-2 天(再次感染,因免疫系统已有记忆)出现,表现为剧烈瘙痒(夜间加重,与疥螨夜间活动频繁有关)和特征性皮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