荨麻疹(俗称 “风疹块”)的发病核心是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,导致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,形成风团和瘙痒,具体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类:
一、过敏反应:常见的诱因<<<在线咨询
食物及添加剂:海鲜(虾、蟹、贝类)、坚果(花生、核桃)、蛋类、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,以及芒果、草莓等易致敏水果,可能引发免疫反应。此外,食品添加剂(防腐剂、色素、香精)也是常见诱因,尤其加工食品中含量较高。
药物:抗生素(如青霉素、头孢)、非甾体抗炎药(如阿司匹林、布洛芬)、疫苗等,可能通过免疫机制诱发荨麻疹,部分药物还可能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。
吸入物与接触物:花粉、尘螨、动物皮屑、霉菌孢子等吸入后,可能引发呼吸道及皮肤过敏;化妆品中的香料、染发剂中的化学物质、金属饰品(如镍)等直接接触皮肤,也可能诱发接触性荨麻疹。
二、物理与机械刺激
物理因素:冷(冷风、冷水)、热(热水、高温环境)、日光暴晒、摩擦、压力(如紧身衣物压迫、长时间坐姿)等,会直接刺激皮肤血管和神经,引发 “物理性荨麻疹”。例如,游泳后接触冷水可能出现风团,称为寒冷性荨麻疹;长时间坐硬板凳可能在臀部出现压力性荨麻疹。
机械刺激:搔抓、钝器划过皮肤后,局部可能出现条状风团(皮肤划痕症),这是皮肤对机械刺激的过度反应。
三、感染因素
病毒感染:感冒、流感、病毒性胃肠炎等病毒感染期间,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,可能错误攻击自身组织,诱发荨麻疹,儿童尤为常见。
细菌感染:扁桃体炎、胆囊炎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,细菌代谢产物可能作为 “过敏原” 刺激免疫系统,导致风团发作,常伴随发热、乏力等症状。
寄生虫感染:蛔虫、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,其代谢产物可能引发免疫反应,间接诱发荨麻疹。
四、精神与内分泌因素
精神压力:长期焦虑、紧张、抑郁或情绪剧烈波动,会通过神经 - 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系统,促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,引发或加重荨麻疹。
内分泌变化:月经期、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波动,可能导致免疫系统敏感性升高,诱发荨麻疹;甲状腺功能亢进、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,也可能通过代谢紊乱间接引发症状。
五、其他因素
自身免疫性疾病:系统性红斑狼疮、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患者,体内可能存在针对自身组织的抗体,这些抗体可能攻击皮肤血管,诱发荨麻疹。
蚊虫叮咬:蜜蜂、蚊子、跳蚤等叮咬时注入的毒液或唾液,含有异种蛋白,可能引发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,出现风团和瘙痒。
环境变化:突然进入潮湿、闷热或花粉浓度高的环境,可能刺激皮肤或呼吸道,诱发荨麻疹发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