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足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,主要累及手掌、足底及指(趾)间,不同类型的症状存在差异:
一、水疱型:瘙痒明显,易反复发作<<<在线咨询
好发部位:多发生在手掌、足底或指(趾)缝,尤其手掌虎口处、足底边缘常见。
典型表现:皮肤出现散在或群集的小水疱,水疱壁厚、清澈,呈针尖至米粒大小,部分可融合成大疱。水疱干涸后会脱屑,周围皮肤可能发红、瘙痒剧烈,抓破后易继发细菌感染,出现脓疱、红肿、疼痛。
特点:瘙痒在夜间或温暖环境中加重,夏季多发,易因搔抓导致皮疹扩散。
二、糜烂型:多见于脚趾间,易继发感染
好发部位:主要发生在脚趾间(尤其第 3-4、4-5 趾间),手部少见。
典型表现:初期趾间皮肤发白、变软,表面湿润,伴有轻微瘙痒;随着病情发展,表皮易脱落,露出鲜红的糜烂面,可能有渗液,若合并细菌感染,会出现恶臭、红肿、疼痛,甚至引发淋巴管炎或丹毒。
特点:多见于足部多汗、穿不透气鞋子的人群,夏季高发,潮湿环境会加重症状。
三、鳞屑角化型:病程较长,皮肤粗糙
好发部位:常发生在手掌、足底及足跟部,病情顽固,易迁延不愈。
典型表现:患处皮肤干燥、粗糙,出现脱屑(呈白色或灰白色鳞屑,可层层脱落),严重时皮肤增厚、开裂,冬季易因干燥出现裂口,伴有疼痛,影响行走或手部活动。一般瘙痒较轻,但若皲裂明显,可能因刺激出现轻微瘙痒。
特点:多由水疱型或糜烂型发展而来,病程较长,治疗难度相对较大。
四、共同特点与伴随症状
瘙痒:几乎所有类型的手足癣都会伴随不同程度的瘙痒,其中水疱型和糜烂型瘙痒更剧烈,常因搔抓导致皮肤破损,增加感染风险。
传染性:皮疹处的皮肤癣菌可通过接触传播,若用手搔抓患处后再接触身体其他部位(如腹股沟、腋窝),可能引发体癣、股癣等;共用毛巾、拖鞋、脸盆等物品也会导致他人感染。
并发症:长期不愈的手足癣可能继发甲癣(灰指甲),表现为指(趾)甲变色、增厚、变脆、脱落;严重感染时还可能引发蜂窝织炎,出现局部红肿、发热、疼痛等症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