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病因:皮肤癣菌的 “入侵”
致病菌类型:常见的有红色毛癣菌、须癣毛癣菌、犬小孢子菌等,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,以皮肤角质为营养来源。
感染机制:真菌接触皮肤后,会黏附在角质层表面并繁殖,分解角质产生刺激性物质,引发皮肤发红、脱屑、瘙痒、水疱等炎症症状,严重时还会导致皮肤增厚、开裂。
二、主要传播途径:真菌如何 “找上门”
直接接触传播:
接触患有皮肤癣的人(如握手、共用衣物)或动物(如宠物猫、狗身上的癣菌),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。
宠物身上的癣菌(如犬小孢子菌)传染性较强,尤其容易感染儿童或皮肤屏障脆弱的人。
间接接触传播:
共用被真菌污染的物品,如拖鞋、脚盆、毛巾、梳子、衣物、被褥等。
接触被污染的环境表面,如公共浴室地面、游泳池边、健身房器械、酒店床单等,真菌可在潮湿环境中存活数月。
三、诱发感染的关键因素:让真菌有机可乘
皮肤屏障受损:
皮肤干燥、脱屑、有伤口(如划伤、蚊虫叮咬后抓挠破损),或过度清洁、用刺激性洗护产品破坏角质层,会让真菌更容易侵入。
长期穿紧身、不透气的衣物,导致局部皮肤闷热潮湿,为真菌繁殖提供 “适宜环境”。
身体状态与环境:
多汗体质(如手脚、腹股沟多汗),或长期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(如梅雨季、久坐不透气),会加重局部潮湿,促进真菌滋生。
免疫力下降(如熬夜、压力大、患有糖尿病、长期服用激素),皮肤抵抗力减弱,对真菌的抑制能力下降,易诱发感染或导致病情反复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