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山广肤皮肤科
当前位置:主页 > 毛囊炎

毛囊炎的发病原因

时间:2025-09-30

毛囊炎是指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或慢性炎症,核心是毛囊受到细菌、真菌等病原体感染,或因物理 / 化学刺激、自身免疫异常引发的炎症反应。

感染性毛囊炎(病原体入侵毛囊)

病原体通过皮肤破损处侵入毛囊,在毛囊内繁殖并引发炎症,是毛囊炎最主要的发病原因,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、真菌、病毒等,其中以细菌性毛囊炎和真菌性毛囊炎最多见。

1. 细菌性毛囊炎(占所有毛囊炎的 70% 以上)

主要致病菌:金黄色葡萄球菌(最常见,占 90%),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、链球菌、大肠杆菌等。

感染途径:

皮肤屏障受损:毛囊口因摩擦(如穿紧身衣、剃须)、抓挠(如皮肤瘙痒时抓破)、微小外伤(如蚊虫叮咬后抓破)出现破损,细菌从破损处侵入毛囊。

环境因素:高温、潮湿环境(如夏季、运动后大量出汗)导致皮肤表面细菌滋生,增加感染概率。

自身因素:皮肤油脂分泌旺盛(如油性皮肤、青春期)、清洁不彻底(油脂 + 污垢堵塞毛囊口,为细菌提供繁殖环境),或长期使用油脂类护肤品 / 药膏(堵塞毛囊)。

2. 真菌性毛囊炎(又称 “马拉色菌毛囊炎”,常见于油脂分泌旺盛部位)

主要致病菌:糠秕马拉色菌(一种常见于皮肤表面的真菌,正常情况下不致病,在特定条件下过度繁殖引发炎症),少数为红色毛癣菌、须癣毛癣菌(与手足癣、体癣的致病菌相同)。

诱发因素:

油脂分泌过多:胸背部、肩部、面部等皮脂腺密集部位,油脂为真菌提供 “营养”,导致真菌大量繁殖。

长期使用抗生素 / 糖皮质激素:抑制皮肤正常菌群,破坏菌群平衡,真菌趁机过度生长。

环境潮湿 + 密闭:如长期穿不透气的衣物(化纤材质)、运动后不及时洗澡,皮肤表面湿度升高,促进真菌繁殖。

免疫因素:免疫力下降时(如熬夜、疲劳、压力大),皮肤对真菌的抵抗力减弱。

典型特点:皮疹多为 “均匀分布的小脓疱”(直径 2-4mm),伴随轻微瘙痒,挤压无明显脓液,与细菌性毛囊炎的 “单个红肿脓头” 有明显区别。

3. 其他病原体感染(少见)

病毒性毛囊炎:如疱疹病毒(单纯疱疹病毒、水痘 - 带状疱疹病毒)感染毛囊,表现为 “簇集性水疱”,伴随疼痛,多与全身病毒感染(如水痘、带状疱疹)同时发生。

寄生虫性毛囊炎:如疥螨、阴虱感染毛囊(常见于阴毛、腋毛区域),除毛囊炎症状外,还伴随剧烈瘙痒(夜间加重),可发现寄生虫或虫卵。

熊海燕

擅长治疗:、、、、、...详细>>

张波

擅长治疗:、、、、、...详细>>

伍英伟

擅长治疗:、、、、、...详细>>

靳亚利

擅长治疗:、、、、、...详细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