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囊炎是毛囊及周围组织的细菌或真菌感染性炎症,本质是毛囊因 “防御能力下降” 和 “病原体入侵 / 刺激”,引发红肿、疼痛、化脓等局部炎症反应。
一、主要原因:感染性毛囊炎
由细菌、真菌等病原体直接侵入毛囊并大量繁殖,破坏毛囊组织引发炎症。
1. 细菌性毛囊炎(占 70%-80%)
核心致病菌: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,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、链球菌(常存在于健康人皮肤表面,属于 “条件致病菌”)。
关键诱因:皮肤屏障受损时,细菌才会 “趁虚而入”:
皮肤微小破损:抓挠(如瘙痒时抓破皮)、剃毛划伤、蚊虫叮咬后搔抓、紧身衣物摩擦(如牛仔裤磨臀部),导致毛囊口破损,细菌直接侵入。
潮湿多汗环境:高温、剧烈运动后出汗多,或穿不透气的化纤衣物,皮肤长期潮湿 —— 既降低皮肤抵抗力,又加速细菌繁殖(潮湿环境中细菌繁殖速度可加快 3-5 倍),易引发头皮、腋窝、腹股沟等部位的毛囊炎。
免疫力下降:熬夜、过度劳累、感冒后免疫力暂时降低,或糖尿病患者(血糖高损伤皮肤免疫)、长期吃糖皮质激素(如治疗哮喘的激素药)的人群,皮肤菌群失衡,细菌易大量繁殖并入侵毛囊。
2. 真菌性毛囊炎(易被误诊)
核心致病菌:以糠秕马拉色菌为主(占真菌性毛囊炎的 90%),其次是红色毛癣菌(与脚气、灰指甲致病菌同类)。
关键诱因:真菌喜好 “温暖、潮湿、多油” 的环境,以下情况会促进其滋生:
油脂分泌旺盛:青春期、男性(雄激素高)、常吃辛辣油腻食物的人,头皮、胸背部出油多,油脂为真菌提供 “营养”,使其大量繁殖,代谢产物刺激毛囊引发炎症(表现为密集小丘疹,以瘙痒为主,而非疼痛)。
潮湿闷热:南方梅雨季、频繁蒸桑拿、穿紧身不透气衣物,皮肤汗液无法及时干燥,真菌快速繁殖并侵入毛囊。
二、少见原因:非感染性毛囊炎
由非病原体因素直接损伤毛囊引发炎症,无细菌 / 真菌繁殖,占比仅 5%-10%。
化学刺激:使用刺激性强的洗发水(含高浓度酒精、皂基)、染发剂、脱毛膏,或接触农药、机油等工业化学物质,化学成分直接腐蚀、刺激毛囊黏膜,导致毛囊充血水肿(表现为接触部位红斑、丘疹,伴瘙痒或灼热感)。
物理损伤:
长期紫外线暴晒(如露天工作),紫外线破坏毛囊上皮细胞,引发暴露部位(如头皮、面部)毛囊炎;
癌症患者放疗时,射线损伤毛囊组织,导致 “放射性毛囊炎”(放疗区域皮肤红肿、脱发、起丘疹)。
自身免疫异常:罕见,如 “嗜酸性毛囊炎”,因免疫系统错误攻击毛囊引发,常伴随湿疹、哮喘等过敏性疾病,需通过血液检查和皮肤活检确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