荨麻疹的发病核心是皮肤、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,引发局限性暂时性水肿,其诱因复杂多样,主要与过敏反应、感染、物理刺激、内分泌波动等相关。
过敏相关因素
这是荨麻疹最主要的诱因,尤其在急性荨麻疹中占比极高,本质是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异常应答。
食物过敏:海鲜、坚果、蛋类、牛奶、豆制品等是常见致敏食物,其中的异种蛋白易引发免疫反应。此外,辛辣刺激性食物、高糖食物、酒精等,可能通过刺激炎症反应或加重血管扩张,诱发或加重症状。
吸入性过敏:花粉、尘螨、宠物皮屑、霉菌孢子等,被吸入后会刺激呼吸道黏膜,进而引发全身性的荨麻疹,尤其在换季或环境变化时更易发作。
接触性过敏:皮肤直接接触过敏原,如化妆品中的香精、防腐剂,金属饰品(镍、铬等),化工原料,昆虫毒液,植物汁液(如荨麻、芒果皮)等,会导致局部或全身出现风团和瘙痒。
药物过敏:部分抗生素(如青霉素、头孢类)、解热镇痛药(如阿司匹林)、疫苗、血清制品等,可能引发过敏反应,表现为荨麻疹,严重时甚至伴随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。
感染因素
感染是荨麻疹,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的重要诱因之一,常被误认为 “无明显原因” 的发作,包括:
病毒感染:感冒、流感、肝炎病毒、EB 病毒等感染期间或感染后,病毒代谢产物可能作为 “变应原”,刺激免疫系统引发荨麻疹,儿童和青少年因免疫力尚未完善,更易出现这种情况。
细菌感染:扁桃体炎、胆囊炎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,细菌产生的毒素会诱发免疫反应,导致荨麻疹反复出现,部分患者在控制感染后,荨麻疹症状会自行缓解。
其他病原体感染:寄生虫感染(如蛔虫、蛲虫)、真菌感染等,也可能通过影响免疫系统功能,间接诱发荨麻疹。
物理性刺激因素
皮肤受到物理刺激后,可能直接引发血管扩张和水肿,常见于人工性荨麻疹或物理性荨麻疹:
机械刺激:摩擦、搔抓、压迫皮肤,如紧身衣物的摩擦、腰带的压迫等。
温度变化:突然的冷热刺激,如接触冰块、热水,或换季时的气温波动。
日光照射: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,紫外线可能诱发日光性荨麻疹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