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肤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一类浅表皮肤真菌病,常见类型包括体癣、股癣、手癣、足癣、头癣等。不同部位的皮肤癣,皮疹形态虽有差异,但核心特征高度相似 —— 多以 “环状或半环状红斑、边界清晰、伴随脱屑” 为典型表现,且常伴随瘙痒。
常见类型:体癣(躯干、四肢等光滑皮肤部位)
体癣可发生在除头皮、手足、腹股沟外的任何光滑皮肤(如胸部、背部、腹部、手臂、腿部),是最易观察到典型特征的皮肤癣:
核心形态:
初期为红色小丘疹 / 水疱:感染初期,皮肤出现分散的针尖至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疹或透明小水疱,伴随轻微瘙痒,容易被误认为 “蚊虫叮咬” 或 “湿疹”。
逐渐扩大成环状 / 半环状红斑:丘疹或水疱会逐渐向周围扩散,形成边界清晰的 “环状皮疹”——边缘红肿、隆起(呈 “堤状”,类似 “地图边界”),上面可能覆盖细小白色鳞屑,偶尔可见小水疱。
中心逐渐好转:环状皮疹的中心区域会慢慢变淡(从红色转为淡褐色或正常肤色),脱屑减少,形成 “外圈红肿、内圈正常” 的典型 “环状外观”,这是体癣与湿疹、皮炎(边界模糊、无中心好转)最关键的区别。
伴随症状:瘙痒明显,尤其夜间或遇热(如洗澡后、出汗)时加重,抓挠可能导致边缘皮疹破损,引发细菌感染(出现脓疱、红肿疼痛)。
腹股沟专属:股癣(大腿根部、臀部内侧)
股癣本质是 “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体癣”,因局部潮湿、摩擦多,形态略有特殊:
好发部位:单侧或双侧大腿根部(腹股沟褶皱处),可蔓延至臀部内侧、下腹部,极少累及生殖器。
核心形态:
初期为 “淡红色斑片”,边界清晰,伴随脱屑,因局部摩擦,边缘可能不呈完美环状,而是 “不规则的半环状”。
边缘红肿明显,上面可能有细小水疱或丘疹,脱屑比体癣更明显(因潮湿环境导致鳞屑堆积)。
中心区域因潮湿,可能不出现 “明显好转”,反而伴随轻微色素沉着(淡褐色),抓挠后可能出现皮肤增厚(苔藓样变)。
典型特点:男性多见(因腹股沟毛发多、易出汗),夏季或运动后加重,冬季缓解,常与足癣(脚气)同时存在(真菌从足部传播至腹股沟)。
手部高发:手癣(手掌、手指间)
手癣分 “水疱鳞屑型” 和 “角化过度型”,形态差异较大,需分别识别:
1. 水疱鳞屑型(常见于手指间、手掌边缘)
形态:手掌或手指侧面(尤其食指、中指间)出现 “散在或簇集的小水疱”(直径 1-2mm,透明或微浑浊),水疱干涸后会脱落白色鳞屑,露出潮红的新皮肤,伴随明显瘙痒。
特点:水疱不易破裂,抓破后可能引发细菌感染(出现脓疱、红肿),常单侧发病(先感染一只手,再扩散至另一只)。
2. 角化过度型(常见于手掌、手指根部)
形态:手掌皮肤明显增厚、粗糙,颜色呈淡黄色或灰白色,表面覆盖干燥的 “片状鳞屑”(类似 “老茧”,但可脱落),冬季或干燥环境下会出现 “皲裂”(裂口深、伴随疼痛)。
特点:瘙痒轻微(因角质层厚,神经末梢不敏感),多为双侧发病,常与足癣(角化过度型)同时存在,易被误认为 “手部湿疹” 或 “掌跖角化症”(需通过真菌检查区分)。